标签 程序人生 下的文章 - 第 4 页 - 酷游博客
首页
关于
友链
Search
1
阿里的简历多久可以投递一次?次数多了有没有影响?可以同时进行吗?
45 阅读
2
Java中泛型的理解
40 阅读
3
Java 14 发布了,再也不怕 NullPointerException 了!
38 阅读
4
Java中的可变参数
37 阅读
5
该如何创建字符串,使用" "还是构造函数?
30 阅读
技术
登录
/
注册
找到
33
篇与
程序人生
相关的结果
- 第 4 页
2025-01-22
H哥是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的?
前段时间,疫情还比较严重,我们还在家办公的时候,阿里内部开展了价值观升级的学习。 分成了很多组,我们针对新的价值观进行视频会议的分组讨论。关于价值观,有一条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的,那就是”快乐工作,认真生活。”,不是”认真工作,快乐生活”哦。 在那次视频会议的学习过程中。我们讨论了很多,在后面的交流提问环节。有一个刚毕业1年左右的学妹,问了一个问题。 她想知道:”对于一个新人来说,到底应该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之间做平衡。” 主持人把这个问题甩给我了,想让我谈谈我的一些经验。 但是很惭愧的是,我和妹子说:我其实在这方面做的很不好,我刚毕业的前三年里,工作或者学习的时间几乎占据了我所有的时间,”快乐工作,认真生活”,我完全没做到。 但是我其实并不后悔,反而特别感谢那段时间努力的自己。 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,我之所以那段时间那么拼,我现在总结下来有几个原因: 首先,刚毕业的第一年里面,因为女朋友和我不在一个城市,所以我周末也没有什么必须要做的事情,基本上都是泡在公司里面。 如果是有工作没忙完的话,就会加会班写写代码,如果工作做完了,那就看看书、写写东西。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,养成了写博客的习惯。 后来女朋友来了杭州以后,这种模式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改变。她也很理解我,我们周末时间也大多数都是在公司度过的,大多数情况也都是她陪我一起在公司。等我该忙的事情忙的差不多了,带她去看个电影或者吃个饭。 第二个原因,主要是因为自己刚毕业那时候加入阿里,实在是身边有太多的大神了,记得有一次我在看《Maven实战》的时候,同事和我说:这本书的作者就坐在那边,你有问题可以直接过去问他…. 那段时间里,每次有技术分享、技术讨论等会议的时候,我都是处于一种不明觉厉的状态的。 所以,顿时就倍感压力,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能力不够。然后就近乎疯狂的想办法提升自己。 然后就经常看书、看博客然后自己总结下来,想办法让自己弥补和别人之间的差距。 自从我写了博客以后,到后面开了公众号之后,不断的自己的自信回来了。 后面因为有很多读者在,我开始无意识的逼迫自己要不断输出。好像哪周没有看点什么新的知识,没有写出来一篇文章,就感觉做了什么亏心事一样。 直到现在我还在坚持每周输出一篇技术原创文章。 第三个,是因为我从前辈那里得到了一些建议或者经验。主要有两个经历。 我记得刚刚毕业的时候,参加一次内部的学习,有一位阿里的合伙人给我们做分享,他提到:一个新人,加入阿里的前三年是他成长最快的三年。 刚开始听完这句话的时候,我其实是不以为然的。真正让我去思考这句话的时候,是因为有一次团队聚餐。 出去聚餐的途中,坐在同事的车里,听同事们聊天。 我当时的主管和组内的另外一个同事在闲聊,他们提到因为现在有小孩,基本没什么属于自己的时间,更没时间去学习了。 他们说的几句话我现在还印象深刻: “我们的技术积累,可能就是30岁之前的积累的全部,超过30岁以后,只不过是在吃老本。” “一旦有了家庭 ,有了孩子,真的很少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了,现在想想真应该趁着年轻的时候多学点东西” 说者无心,听者有意。当时听到他们聊天,话语中带着一些无奈与不甘。 于是我更加的开始逼迫自己努力学习,趁着自己还年轻,趁着目前还有属于自己的时间。 周末去公司加班学习,还发生过一个小插曲。那时候我还只是个新人,在公司学习,刚好遇到了我们部门的技术老大,他也去加班,好像是加班写PPT,然后就和我聊了几句。 后来有一次他的一个重要项目缺人,就把我和另外一个同事抽调过去支援了一段时间。项目做完回来之后的第二年,我们两个就都晋升了。 虽然我的周末加班和那次晋升,并不一定存在什么必然联系。但是我还是认为这是我那段时间不断努力的一个必然结果。 我身边很多同事,还有公众号的一些读者,会羡慕我说我年纪轻轻就可以技术这么好。但是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,这背后我付出的努力有多少。 直到现在,我还在坚持,每周末都要写一篇技术原创文章。很多人以为写文章很简单,当然,如果只是东抄抄,西凑凑,肯定很简单。 但是,我一般写文章就需要翻阅很多资料,确保自己理解了之后,通过自己的方式总结下来分享给其他人。 短一点的文章大概需要一整个下午的时间,长一点的文章一般需要一个整天,有些内容比较广泛的可能需要两天甚至更长的时间。 所以,我现在几乎没什么休息时间,周末至少有一天是要在学习、总结中度过的。 而且还会一直坚持下去,如果有一天我停了,那一定是有特别多的无奈使得我不得不停! 说了这么多,我不是劝大家要拼命加班。 而是我认为,年轻人,就应该趁着自己还有属于自己的时间的时候,多多努力学习。 我希望趁着自己还年轻,给自己创造更多的选择。不至于有一天会后悔。 所以,如果你问我如何平衡生活和工作的。 我的回答就是:其实我并没有把生活和工作平衡的很好,尤其是刚毕业的那几年。但是我不认为这有错,因为我觉得所谓”生活和工作的平衡”其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,不同的阶段应该有着不同的侧重。 年轻的时候,这时候还没有成家,或者还没有小孩的时候,就可以把重心在事业上多放一点。当逐渐的组成了家庭、有了小朋友需要陪伴,就可以再把重心向生活上转移一些。 那时候,你应该已经有足够的资本支撑你”吃老本”了! 当然,我之所以周末还有时间可以学习自己想学的东西,是因为我们周六不需要强制加班。平时工作确实很忙,但是我想办法高效的完成了那些工作,以至于我周末才有时间可以去学习。 还有,得益于家人的支持。 以上,就是我自己的观点,对不对我也不知道,但是适合我…
技术
# 程序人生
酷游
1月22日
0
3
0
2025-01-22
被侵权了!
我从2015年开始写技术原创,现在的原创文章梳理大概有600篇,差不多1年100篇,平均一周两篇。 我自己的文章,一般就发在我自己的博客,或者我的公众号上面。有一些也会同步到我的CSDN、掘金等平台上去。 但是其实,现在很多我的文章,在个大平台都能看到。很多人问我是不是我入驻了那些平台,是不是我发的。 其实,大部分都不是。我曾经在网易新闻、今日头条、脉脉、百度文库等等很多网站上看到过我的文章。 但是这些内容转载完全没有注明出处和作者。而且这些账号大部分都是营销号,目的就是卖资料、卖课程。 以前我都是看到一个,举报一个。但是说实话,很多平台对原创的保护真的是差劲的很。很多对于举报都是完全没有回应、有一些甚至举报入口都没有。 这方面,微信公众号做的就不错,这里有原创保护机制,同样的内容只要我声明了原创,其他人就不能随意转载。但是也是仅限在这个平台内部。 因为我的原创文章比较多、质量比较高,所以前几天,有微信公众平台的工作人员专门找到我。 提到他们现在有免费的维权服务,愿意帮我进行抄袭文章的识别、以及帮忙进行发函或者起诉。 很快,我就和他们签署了一份授权协议,授权微信的法务部们帮忙进行维权。 之后,我一直没在意。前两天,他们联系我了,说是第一批侵权监测结果出来了。 4500+侵权线索!!! 这个数字震惊我了,毕竟我自己的原创文章也才600篇,而且这仅仅是他们检测出来的第一批。 我的文章,被侵权之后,发到各个平台,仅仅是关联的平台就有上百个。随便截一张图如下: 说实话,看了这份文档之后,还是对我有挺大冲击的,没想到我自己一个人竟然养活了这么多营销号。。。 不知道是应该开心,还是难过。 其实,在国内,关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一直都不是特别的完善。早在很久之前,因为有人抄袭我的文章,我就咨询过律师朋友,他和我讲,这方面其实没什么好的办法,一方面侵权很难界定、另外惩罚措施也很难实施。 尤其是文章类的侵权,很多案例最多的就是删文了事。 很多人不理解,甚至还和我说这是帮我提升影响了,说你写文章不就是给别人看的么? 但是我就想问了:你连个原文链接、作者都不标注,直接就拿走了。这种行为还需要我再多说什么么? 从我建立博客的第一天,我的博客上面就是有明确的著作权许可声明的,在网站的头版位置,以及每篇文章的尾部都注明了我的文章采用了什么样的许可协议的。 这个协议的内容和规定,随便就能在网上找的到。 [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]这个协议已经是很开放的一个著作权许可协议了,本来我是可以禁止演绎(改变、转变或更改本作品)的,但是为了更加开放,我没有选择这一项。只是要求必须署名、不能商用!这两点不过分吧? 现在第一批侵权线索已经整理出来了,我会很快的反馈给腾讯的法务,他们会立刻帮忙进行维权。 我只授权过部分公众号在微信公众平台内转载我的文章、也只授权过部分网站将我的文章同步到我在他们平台的账号中。对于其他的我均为做过授权。 所以,对于那些没有经得我的授权随意”转载”的文章,是一定会被维权的,可能收到律师函或者起诉那! 最后,还是要感谢下微信平台对原创的保护!以及腾讯的法务部们对于我这样的小作者的维权支持!!
技术
# 程序人生
酷游
1月22日
0
3
0
2025-01-22
全网第四!我要骄傲了!!!
昨天,我收到一个来自网易云笔记的朋友的微信好友请求。 当时我还在暗自窃喜:难道我要恰到网易的饭了么? 结果并不是,而是告知我上榜了!!! 有道云笔记我知道,微信收藏价值榜单这个我还第一次听说。 他说这个榜单是根据有道云笔记产品内千万用户的内容收藏数据,以及公众号的内容质量、传播力、影响力等维度综合排名的。 从侧面来讲,上到这个榜单上的号,说明内容价值超级高!~ 我当时听了还挺开心的,想着这应该是进前500了吧。 结果打开榜单之后我震惊了。我竟然在【科技智能】领域榜单中排名第四!!! 这个榜单一共有10个公众号,可以看到基本上都是机构类的号,只有我,只有我是一个个人号。。。 我和朋友说过之后,他和我开玩笑说:”你这是以一己之力干了别人一家公司上千人啊。。。” 而且,我竟然排名仅次于虎嗅、36氪等大媒体平台,甚至还要比小白测评、机器之心等这样的行业大号的评分还要高。 这里面的号,随便一个的粉丝量都可以秒杀我,任何一篇文章的阅读量估计都是我望尘莫及的。 但是,我的文章竟然能因为收藏数据跻身前五,这是对我文章内容的极大认可啊。 终于等到你,还好我没放弃 说实话,刚看到这个排名的时候有点懵,然后就是一阵狂喜的。 因为我已经开始怀疑自己有一段时间了,因为身边很多朋友劝我为了阅读量,多写一些水文,多蹭蹭热点,多制造点矛盾,多贩卖点焦虑。 但是,除了偶尔恰饭一下,接一些广告之外,我还在坚持着每周至少发一篇技术原创内容。好几次发完技术文章之后,阅读量很少的时候,就会开始思考是不是要为了流量改改文章风格。 说真的,如果不是这份榜单给我的公众号以及公众号中内容这么大的认可,我真的不知道我还能再坚持多久。 随着现在号越来越多,文章的阅读量明显下降,技术干货更是如此。有时候周末辛辛苦苦写出来没人看的时候,是会有一些失落的。 这段时间啊,我一直在安慰自己说:不要想太多,想想自己当初写文章不就是为了记录自己的学习内容么。 但是,我这个人好胜心很强,什么东西我做了就想把他做好。 好在,这个榜单来的很及时,他让我知道,还是有很多读者认可我的文章内容的价值的。给我了我坚持下去的动力!!! 因为这个榜单不是阅读量榜单、而是收藏的榜单,这就很牛X了。 去年年底,有很多程序员的网站有一些年度评比,虽然有一些也拿到了点名次。但是说实话,那些榜单我是不那么在乎的。因为那些评比靠的无非是拉票。。。个人觉得完全没啥价值。 说真的,现在还有点抑制不住心中这份喜悦,所以第一时间分享出来给大家。 因为能进到这份榜单,和我的读者们是离不开的。或者说是你们一人一个收藏把Hollis送进这份榜单的。再次感谢所有人,谢谢你们!!! 我是Hollis,我会坚持继续写技术原创干货。
技术
# 程序人生
酷游
1月22日
0
7
0
2025-01-22
被读者举报抄袭了!?
这周六加了一天的班,周日早上还在睡梦中,手机收到一条公众号留言提醒。 打开一看,瞬间把我惊醒了。因为有读者说我发的文章是抄袭别人的。 于是仔细看了一下,发现原来是我转载的一篇文章,读者反馈是抄袭极客时间的付费课程的内容的。  我第一时间去读者提到的专栏,把其中的文章都浏览了一遍,找到了一篇和我转载的这篇确实很类似。 发现两篇文章的行文思路确实几乎一样,并且文章内容也有大篇幅引用。基本可以断定是抄袭的。 于是过段第一时间删除了这篇文章。 因为这篇文章是一个作者直接投稿给我的,因为我有一个群,是可以让大家有好的原创可以给我投稿的。每天我都会审核其中文章,挑选一些质量好的转载给我的读者看。 所以,发现之后我第一时间在我的投稿群,发了一段话:  关于原创 我从2015年开始写文章,很多前辈在我写文章的过程中帮助了我很多。 我的很多文章,也都是阅读了很多其他大佬们的文章之后,经过自己的理解之后,提炼总结出来的。所以,我其实特别感谢那些原创作者。 所以,我自己的原创文章,我都会在文章结尾处注明参考资料。 而且我公众号中转载的其他人的文章,我都是要征得同意后,在附上原文作者和原文链接的。这是对原创者的一种尊重。 因为我自己深知,原创不易。 其实,技术类文章, 很多时候真的很难保证内容全部原创。但是我自己的原创文章,都是我自己综合很多其他内容之后,自己吸收总结之后写下的内容。 我太知道这个过程有多么不容易了。所以一篇原创文章的出炉。最少需要一整天的时间去查资料、理解吸收、再总结出来、并且用读者能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。 关于被抄袭 其实一直以来,经常会有读者给我发私信,告诉我我的文章又被抄袭了。 这种事情,我现在都习以为常了。抄袭的重灾区,就是网易新闻、今日头条等平台。关于原创保护,公众号确实做的是最好的,这也是为什么我特别愿意在公众号发文的原因。 很多我自己的文章,刚在公众号发表出来,就被别人搬运到其他平台,而且完全不注明作者和出处。最恶心的是这些号还借用别人的内容给自己引流。 下面这张图,是我在头条发表我自己的原创,系统提示和已有文章高度相似。  这些文章点过去一看,这不就是我自己的文章吗?我自己举例的名字还能搜到呢。  很多时候,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原创文章被别人抄袭。有时候,就集中举报一波,但是结果如何也要看天命。  这些平台的反馈机制,几乎等于没有。 关于洗稿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”洗稿”这个词,就是对别人的原创内容进行篡改、删减,使其好像面目全非,但其实最有价值的部分还是抄袭的。 最近我发现很多作者的文章,都和我之前写过的一些文章内容高度相似。很多观点也都是直接照搬。 类似的文章经常有人发给我, 我也看到过很多了。 比如最近我就看到有几篇文章关于”String有没有长度”的内容,这个话题,在我深入分析编译期和运行期之前,网上能搜到的文章基本都是很片面的。 我自己在看了很多JVM的规范,翻阅了HotSpot的源码,甚至对Jdk的编译过程进行debug之后,才写下了《我说我精通字符串,面试官竟然问我Java中的String有没有长度限制!?》 但是,最近开始出现的很多文章,都开始提类似的观点了,甚至我之前分析这个问题的时候,有一个错误的观点也被直接引用了。 而且这些文章基本没有注明引用资料之类的。 其实,如果只是读者看了我的文章之后,写下自己的理解,想让自己记住或者给更多人看那我完全理解。 但是有些号的意图,其实能看出来就是故意洗稿。这种就会让人很气愤。 关于我的文章 最近,很多人会给我留言:”你的原创文章怎么这么少,你看人家XXX,一周发好几篇原创” 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最简单的逻辑,我们可以用以下三个维度来衡量一个作者和他的文章:  但是,我明确的告诉大家,这优质、原创和高产三个维度,就和CAP理论一样,不可能同时满足这三点,最多满足两点。当然,如果是团队作战除外。 所以,很多作者都会在这三点中选择其中的两点。 如果你发现一个人的文章,非常高产、并且都是原创。那么他发的一定是”水文”! 如果你发现一个人的文章,非常高产、并且质量都很高。那么他的内容一定不是纯原创!要么就是抄袭、要么就是洗稿。 如果你发现一个人的文章,质量很棒,并且原创度很高。那么他一定不高产! 我认识很多作者,大家各自选择了自己的路。要不信大家可以看一下你关注的所有的公众号,按照我说的这三点,对照一下看看。 当然,也有的作者即不原创、也不优质的,那种就是所谓的纯营销号了。 我,恰好选择了优质和原创这两个要素,而放弃了高产。按照我现在的工作强度,我基本只能保证一周有1-2篇的高质量的技术原创,大多数时候只能有一篇。 因为写一篇文章基本就要消耗我周六或者周日的一整天。 当然,类似本文这种文章,其实是不用的,虽然这个是原创,但是我认为这是水文! 所以,大家可以看到我一般没有特殊情况的时候,一周会发一篇纯原创技术文章。其他时候都是会转载一些其他人的我觉得很不错的文章。当然,也会偶尔发一些广告,大家也能理解。 除此之外,我也在想办法找一些作者帮我投稿,比如最近发表过很多关于科技类的文章、很多都是朋友帮忙投稿的。 最后,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碎碎念。嗯,又水了一篇文章…不过按照我的频率,接下来一两个月都不会允许自己再写这样的”水文”了。 最后,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陪伴与包容,因为有你们,我才有动力坚持每周输出一篇高质量的技术原创!!!
技术
# 程序人生
酷游
1月22日
0
5
0
2025-01-22
k12在线教育要迎来一波裁员了!
5月的最后一天,我发了一个朋友圈:k12在线教育可能要迎来一波裁员了。 很多人给我留言,问我为什么会这么说,还有人说,刚刚宣布了”三胎政策”,这不是对教育行业的利好吗? 1 其实,”三胎政策”、”课外辅导受重创”这两个事,掰开了,揉碎了来看,根因都是一个,那就是前段时间刚刚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。 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相信很多人都看多,最明显的信息肯定就是中国的老龄化问题。 想要解决老龄化的问题,那就需要中国人可以生孩子。 生孩子的夫妻有两种,第一种是已经有了孩子,第二种是还没有孩子的。 有孩家庭的生育问题一直在解决,从二胎政策到三胎政策都是在这个问题上下功夫。 但是想让没有孩子的家庭生孩子,这个问题就没那么好解决了。 现在的年轻人之所以不愿意生孩子,说白了就是因为压力太大,买房压力、就业压力、子女教育压力。 在企鹅智库的《2019年中国商业教育辅导市场消费力报告》中显示,2019年度,学前和中小学教育阶段,中国教育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20.6%,有14.6%的家庭占比的超过50%。 而子女教育上,本来的k-12(指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級)教育,其实在学校的花费是没那个高的,真正给父母带来压力的是各种课外辅导班的花费。 据我所知,某家在线教育的班主任,可以拿到4-5万的月薪。这还不算课程的研发费用、聘请教师的费用,还有在线教育占比最高的广告费用呢。 整顿了课外教育,就可以帮家长们减少一部分教育支出。 2 关于在线教育的整顿,其实很早就有端倪了,这把利剑真正落下的时候,是今年的5月21日。 这一天,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了第十九次会议,这次会议专门讨论了一个话题——规范校外培训机构。 在新华社的通告中,有很大的篇幅就”管理校外培训机构”做了阐述,而且用词极其严厉! 首先,点名指出现在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,“校内减负、校外增负”现象突出!短视化、功利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! 这段的语气还算客气的,可接下来的措辞就像一把利剑一样,字字诛心。 提到要严肃查处存在不符合资质、管理混乱、借机敛财、虚假宣传、与学校勾连牟利等问题的教育机构。而且严禁随意资本化运作,不能让良心的行业变成逐利的产业。 培训机构借机敛财、资本化运作、逐利的产业。一语中的的点明了现在很多教育培训机构的模式。 3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,最近一段时间,在线教育培训机构的广告铺天盖地、可以说是无处不在。 2020年教育行业200多起融资,总金额超过680亿元。达到2016-2019年4年的融资总和。 现在看看在线教育行业这一年来的发展,是不是有点像前几年的打车、共享单车,以及现在的买菜行业? 这几个行业的共同点是什么呢? 那就是先通过资本烧钱,然后在行程垄断地位之后,开始收割。 打车软件的兴起,使得现在很多出租车司机改开网约车,使得乘客不使用打车软件根本打不到车。 可是试想一下,如果校外培训也复制这个模式。那未来的优秀的老师们,会不会不在学校教书了,会不会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被课外教育垄断了。 后果是什么?后果就是,不花钱,根本就得不到好的教育了! 所以,这种行为是一定要严厉打击的! 其实,在监管政策发布之前,一进到2021年,关于在线教育的相关收紧政策已经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了。 2021年1月,中纪委发布评论文章“点名”在线教育,称资本助推之下,在线教育企业竞争加剧,行业乱象频发,内耗严重,呼吁加强对在线教育行业监管。 2021年3月开始,央视已停止在线教育的广告投放。据媒体报道,几家参与央视品牌强国工程的在线教育企业广告均已下架,猿辅导、学而思及字节跳动旗下瓜瓜龙等撤销对央视节目冠名。 4月23日,北京市教委点名学而思网校、高途课堂、网易有道精品课、猿辅导等四家在线教育公司,责令其立即停止违规行为。 4月25日,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对四家在线教育上市公司跟谁学(高途)、学而思、新东方在线及高思教育处以50万元的顶格罚款,四家企业同样涉及价格违法、虚假宣传等问题。 5月初,市场监管总局对“作业帮”“猿辅导”等15家校外培训机构进行重点检查,检查发现,15家校外培训机构均存在虚假宣传违法行为。市场监管部门对15家校外培训机构分别予以顶格罚款,共计3650万元。 共计罚款3650万元,对于15家机构来说,其实并不算多,但是”顶格罚款“这就很严重了,这说明监管没有给这些机构任何容忍度。 4 除了监管的政策越来越严以外,再来看看资本市场的反应。 因为人会说慌,但是钱不会。 从2020年第三季度开始,高瓴资本陆续减持好未来,2020年第三季度、第四季度分别减持378.72万股、6.31万股,在2021年第一季度清仓了好未来。 景林资产也在今年一季度大幅减持好未来,卖出257.06万股,占所持股数的77.61%,目前余下74.14万股。 2021年第一季度,老虎环球基金全数清仓跟谁学。 而且, 据很多业内人士透露,本来今年会有至少3家头部的在线教育机构准备上市的,随着监管收紧,这些企业目前生存都成了问题。 在股价方面可能更明显。 从今年的3月4日至6月4日,新东方在线的股价从20.65美元/股跌至当前的10.84美元/股。 51talk从24.5美元/股跌至9.49美元/美股,跌幅超过一半。 而跌幅最大的髙途集团,其股价从84.4美元/股跌至14.95美元/美股,市值缩水超82%。 无论是监管的收紧、还是资本的预判,都说明了,在线教育基本要告别”野蛮生成”的时代了! 5 政策收紧,资本退潮。那些”裸泳”的在线教育慌了。 “野蛮生长”的时候大规模扩张、海量招聘,而”裸泳”时代,他们第一个表现就是裁员。 日前,有消息传出,高途集团旗下高途课堂将裁员30%。随后髙途回应称,公司决定停止小早启蒙面向3-6岁儿童的招生工作,并据此对组织架构和人员进行调整。 老牌企业“好未来”也传出了停止招聘及裁员的消息。有认证为”好未来员工”的网友发帖表示入职两个月被裁。 有消息称VIPKID将进行业务和人员调整,包括中外教培优在内的部分业务,裁员比例高达50%。据传编程猫一个月已经有七八百人被裁员了。 在线教育行业不仅很多在职员工被裁,受到影响的还有很多原本进行中的招聘工作也被迫终止了。 还有网友爆料,说高途的offer流程目前已经全部冻结了。 猿辅导、作业帮等企业也传出了停止招聘的消息。在微博上,多位网友透露已经与企业签约,马上将要入职,却接到了HR的电话要求解约或者延期入职。 作业帮还对试用期的员工下手了。 通过“拉勾数据研究院”的”在线教育职位发布指数”可以看出,在线教育行业在今年的2月及5月,人才需求呈现断崖式的下跌。 6 在回过头来说课外培训被严管这事儿。我前几天看到温义飞的视频,谈到了一些关于这件事背后的逻辑,我部分认同他的看法,分享给大家: 教育,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筛选,筛选出那些有天赋、更聪明,且肯努力的孩子接收更好的教育。(这个观点可能很多人不爱听,但是不得不否认道理就是这样的!) 如果大家都在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话,至少在同一个学校里面的孩子们之间是相对公平的。(没有绝对的公平) 但是,随着课外培训的兴起,这件事情的逻辑就变了。 最后能够在教育大军中”脱颖而出”比拼的就不是天赋、智商和勤奋了,而是谁的家长更卷、谁的家长更有钱。 因为更卷的家长会给孩子报更多的培训班,更有钱的家长可以给孩子找更好的培训机构。 但是,你说家长们这么卷有错吗?也没有,因为大家都是望子成龙、望女成凤的。 很多人其实自己不想给自己的孩子报那么多的培训班。但是被逼的没办法,别人都报,自己也只能跟着报。 因为别人卷,自己也只能跟着卷。 所以,强化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阵地作用,就是为了让大家公平竞争。那么,规范校外机构,就可以有效的解决这类问题。 7 最后,作为一个未来的中小学生的家长,我是支持严格监管课外培训机构的。 目前监管要求课外机构需要遵守以下几个要求: 办学资格、教师资格、教学内容不能比学校更多更快、培训时间不能超过晚上8点半、收费不能超过3个月、资金要银行代为监管、校区安全以及虚假广告。 每一条我都支持。 首先办学资格、教师资格、校区安全这几个没什么好多说的。 其次,收费不能超过3个月、资金要银行代为监管这两条是切实的保护家长的利益的,有效避免培训机构暴雷。 虚假广告,这一条很多人都是深受其害。而且现在的各种铺天盖地的广告,都是在制造焦虑而已。 教学内容不能比学校更多更快、培训时间不能超过晚上8点半,这两条是解决”卷”的关键要求。这样孩子就没有那么累、父母也没有那么累了。 还有,关于在线教育行业的裁员,尤其是k12有关的公司,很多公司已经在进行中了。 所以,如果有的读者是在这些行业内、或者在流程中的,最好多做一个打算。避免措手不及。 最后,希望资本去其他领域逐利,请把快乐的童年还给孩子们! https://www.36kr.com/p/1255466686532098 http://www.gov.cn/xinwen/2021-06/01/content_5614683.htm https://www.thepaper.cn/newsDetail_forward_12995082
技术
# 程序人生
酷游
1月22日
0
2
0
上一页
1
...
3
4
5
...
7
下一页
易航博客